四川省衛生計生委 關於做好四川省2014年中央補助 婦幼健康行動計劃項目工作的通知川衛辦發〔2014〕342號
各市(州)衛生計生委(衛生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在蓉醫療機構,委直屬有關單位: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關於做好2014年婦女健康相關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通知》(國衛婦幼婦衛便函〔2014〕84號)要求,結合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下達2014年中央補助婦幼健康行動計劃項目資金的通知》(川財社〔2014〕180號),現將四川省2014年中央補助婦幼健康行動計劃項目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內容
(一)延續項目。
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簡稱“兩癌”)、中央補助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婦幼衛生監測、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貧困地區兒童醫療保健人員培訓項目。
(二)新增項目。
宮頸癌HPV檢測試點、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
二、具體要求
(一)抓好項目組織實施。
各地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強化部門協調,健全聯係機製,形成工作合力。要及時協調相關部門,落實項目配套資金,並安排一定的培訓、宣傳、督導、質控等工作經費,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對於延續項目,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推進;對於新增項目,要健全服務網絡,加強人員培訓,成立技術專家組,規範項目實施和管理流程,落實各項措施和服務內容。相關項目實施要求見附件(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具體的實施方案將會同有關部門另外下達;中央補助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貧困地區兒童醫療保健人員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分別並入艾滋病防治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專項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實施方案下達)。
(二)加強群眾宣傳教育。
各地要將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與婦幼保健日常工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婦幼健康管理工作等結合,主動提供婦幼保健相關健康教育和谘詢服務,普及婦幼保健知識。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加強婦幼衛生相關政策的宣傳,引導群眾主動、自覺參與項目,宣傳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強化項目質量控製。
充分發揮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的組織、協調和管理作用,組織本轄區技術專家組做好項目的培訓、指導和質量控製工作。開展項目管理和技術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能力。熟練掌握項目實施流程,按照相關技術要求規範實施項目,確保群眾受益。
(四)規範項目信息直報。
各地要根據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信息直報係統說明的要求,規範完成項目信息的收集、錄入、審核和報送工作,確保數據及時、準確,並做好與醫改監測等工作的銜接。
(五)開展項目監督評估。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項目監督管理,定期組織督導檢查,抓緊項目進度,做好項目總結評估,確保2014年項目任務如期完成;加強項目資金監管,規範使用項目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專賬管理;每年底將各項目任務完成情況、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措施形成報告報送我委。我委將不定期組織對項目管理、資金使用、組織實施、質量控製和實施效果等的督導評估,並適時通報項目進展。
附件:1.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說明
2.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說明
3.婦幼衛生監測項目說明
4.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說明
5.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說明
6.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說明
7.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說明
四川省衛生計生委
2014年10月22日
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說明
一、項目目標
全省對52萬名農村孕產婦進行住院分娩補助,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達到85%,全省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8%以上(三州80%以上);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4%以上。其中,孕產婦住院分娩率<85%的三州及內地個別縣,在原基礎上年增長5%—10%。促進自然分娩,剖宮產率較2013年下降5%以上,在原基礎上控製非醫學指證剖宮產率。
二、項目範圍
全省21個市州的183個縣(市、區)。
三、項目資金
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標準為500元/人,全省共需當年補助資金26000萬元。中央財政按80%補助,結算2013年補助人數後補助資金20442萬元;省級按10%配套,結算後補助資金2555.25萬元;中央和省級配套資金共22997.25萬元,具體分配情況詳見川財社〔2014〕180號。請各地根據2014年計劃補助人數和2013年結算人數,落實規定由市、縣兩級按10%配套的資金,用於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
四、項目內容
項目補助對象、基本服務項目、限價標準、補助標準、補助程序、項目公示以及組織管理等,按照《四川省衛生廳四川省財政廳關於下達2012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的通知》(川財社〔2012〕104號)中“2012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實施方案”執行。
附件2
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說明
一、項目目標
全省對58萬名準備懷孕和孕早期農村婦女免費增補葉酸;目標人群增補葉酸知識知曉率達到80%,葉酸服用率達到90%,葉酸服用依從率達到50%。
二、項目範圍
全省21個市州的183個縣(市、區)。
三、項目資金
農村婦女增補葉酸補助標準為24元/人,全省共需當年補助資金1392萬元。中央財政按80%補助,結算2013年補助人數後補助1321萬元;省級按10%配套,結算後補助165.14萬元;中央和省級配套資金共1486.14萬元,留省衛生計生委規財處,用於集中采購葉酸,具體分配詳見川財社〔2014〕180號。省衛生計生委按照政府采購有關規定進行集中招標采購,將葉酸分發至各市(州)。請各地根據2014年計劃任務數和2013年結算人數,落實規定由市、縣兩級按10%配套資金,用於項目工作。
四、項目內容
開展增補葉酸、健康教育、人員培訓等工作,按照《四川省衛生廳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婦女聯合會關於下達2010年四川省農村婦女增補葉酸省級補助資金的通知》(川財社〔2010〕137號)中“2010年四川省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項目實施方案”執行。
附件3
婦幼衛生監測項目說明
一、項目目標
1.各級婦幼衛生監測人員的“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90%。
2.國家級監測點以縣(市、區)為單位網絡直報率達到100%,開展基於鄉級的婦幼衛生監測數據網絡直報工作。
3.推廣應用規範、統一的婦幼衛生監測工作監督指導指南,要求各級監測機構質量控製工作完成率達到95%,監測工作的考核評估以縣(市、區)為單位優良率需達到80%。
4.各級按時組織完成孕產婦死亡評審和醫療機構死亡嬰兒評審。
5.使用國家統一開發的危重孕產婦監測工具,在監測醫院規範數據采集流程和報告,實現數據網絡報告,危重孕產婦監測工作質量的考核評估以監測醫院為單位優良率達到80%。
6.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兒童營養和健康教育監測網絡,對兒童衛生信息進行連續、動態監測,及時獲取全麵、客觀、準確的兒童營養相關數據。
7.三網監測報表完整率達到100%,活產或出生漏報率<10%,死亡漏報率<15%,主要出生缺陷漏報率<1%。
人群出生缺陷監測3次隨訪率達到95%,嚴重出生缺陷漏報率≤1%,出生數漏報率≤5%,報表完整率≥99%,錯漏項率≤1%,計算機錄入錯誤率≤1‰。
以監測醫院為單位,網絡直報率達到100%,錄入的正確率達到99%及以上。每月《孕產婦個案調查表》實際上報量達到本院產科月分娩量的95%及以上,項目填寫錯誤率<5%,表卡項目完整率≥98%。危重孕產婦病例漏報率≤1%。
二、項目範圍
12個婦幼衛生三網監測縣(市、區),1個以醫院為基礎的出生缺陷監測城市,2個人群為基礎的出生缺陷監測縣(市、區),3個兒童動態營養監測縣。
三、項目資金
中央財政補助專項資金201萬元,用於監測地區的人員培訓、監測補助、質量控製等工作。中央專項資金201萬元,具體分配詳見川財社〔2014〕180號。
四、項目內容
開展危重孕產婦醫院監測、人員培訓、孕產婦死亡評審、婦幼衛生網絡直報、出生缺陷監測及質量控製等工作,按照《四川省衛生廳四川省財政廳關於下達2010年中央補助婦幼衛生項目經費的通知》(川財社〔2010〕164號)中“四川省2010年中央補助婦幼衛生綜合項目管理實施方案”執行。全麵啟動兒童營養與健康檢測工作,監測地區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監測全覆蓋。
附件4
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說明
一、項目目標
1.對貧困地區4.9萬名新生兒開展遺傳代謝病(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分別簡稱:PKU和CH)篩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
2.對確診為苯丙酮尿症和永久性聽力障礙的兒童實施康複救助。
3.項目地區新生兒父母對新生兒疾病篩查知曉率達60%以上。
二、項目範圍
15個國家級集中連片特困縣,即綿陽市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瀘州市古藺縣,廣元市昭化區、旺蒼縣,樂山市沐川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南充市儀隴縣,宜賓市屏山縣,達州市宣漢縣,巴中市平昌縣、南江縣,阿壩州汶川縣、茂縣,甘孜州康定縣。
三、項目資金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補助標準為50元/人(血片采集、保管及郵寄經費15元/人,實驗室檢測經費35元/人),聽力篩查補助標準為70元/人。中央財政補助專項資金588萬元,用於項目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具體分配詳見川財社〔2014〕180號(遺傳代謝病血片采集、保管、郵寄經費和聽力篩查補助經費下達至各項目縣;遺傳代謝病實驗室檢測經費下達至血片送達的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所在婦幼保健機構)。
請各地適當安排人員培訓、宣傳動員、質量控製和督導檢查等工作經費,保障項目工作順利開展。
四、項目內容
社會動員和宣傳、項目管理和技術培訓、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和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控製、督導評估,並對確診為苯丙酮尿症和永久性聽力障礙的兒童實施康複救助。具體實施方案由省衛生計生委會同省殘聯另文下達。
附件5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說明
一、項目目標
1.對貧困地區7萬名6-24月齡兒童補充輔食營養補充品(以下簡稱:營養包)。
2.項目地區縣、鄉、村相關人員培訓覆蓋率達到80%以上。
3.提高項目地區兒童看護人對營養包的知曉率,營養包發放率達到80%以上,營養包有效服用率達到60%以上。
4.提高項目地區兒童看護人嬰幼兒科學喂養知識水平,看護人健康教育覆蓋率達到80%以上。
5.項目地區6—24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在基線調查基礎上下降20%。
二、項目範圍
22個國家級集中連片特困縣(區),即廣元市昭化區、朝天區,南充市儀隴縣,達州市宣漢縣,巴中市巴州區、平昌縣、南江縣,阿壩州理縣、鬆潘縣、小金縣、馬爾康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甘孜州康定縣、丹巴縣、九龍縣、新龍縣、鄉城縣,涼山州布拖縣、昭覺縣、美姑縣。
三、項目資金
兒童營養包補助標準為365元/人.年。中央財政補助專項資金2555萬元,用於購置營養包等。中央專項資金2555萬元留省衛生計生委規財處,具體分配詳見川財社〔2014〕180號。省衛生計生委按照政府采購有關規定進行集中招標采購,將營養包分發各市(州)。
請各地適當安排人員培訓、宣傳動員、質量控製和督導檢查等工作經費,保障項目工作順利開展。
四、項目內容
社會動員和健教宣傳、項目管理和技術培訓、營養包購置和發放、質量控製、督導評估等。具體實施方案由省衛生計生委會同省婦聯另文下達。
附件6
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說明
為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重點工作任務,提高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以下簡稱“兩癌”)的早診早治率,降低“兩癌”死亡率,提高廣大農村婦女健康水平,逐步建立維護婦女健康的長效機製。2014 年,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全國婦聯要求,繼續在我省實施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
一、項目目標
1.2014 年完成52萬名35-64 歲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和4.4萬名乳腺癌檢查。其中,在試點地區為35-64 歲農村婦女采用HPV 檢測方法進行宮頸癌初篩,全省試點任務數為2萬名。
2.醫療保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承擔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人員培訓覆蓋率達到90%以上。
3.逐步提高農村婦女自我保健意識,項目地區婦女“兩癌”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
4.探索適合基層的“兩癌”檢查服務模式和優化方案,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逐步建立製度化、規範化的“兩癌”防治體係長效機製。
二、項目範圍
全省19個市(州)32個縣(市、區),即:成都市青白江區、崇州市、雙流縣、大邑縣,自貢市大安區、沿灘區,攀枝花仁和區,德陽市中江縣,綿陽市涪城區、三台縣、鹽亭縣,廣元市蒼溪縣,遂寧市大英縣,內江市資中縣、隆昌縣,樂山市夾江縣、犍為縣,宜賓市宜賓縣,南充市閬中市,達州市大竹縣,雅安市漢源縣,巴中市巴州區、恩陽區、通江縣,資陽市雁江區、簡陽市、安嶽縣,廣安市武勝縣,阿壩州汶川縣,甘孜州雅江縣,涼山州會理縣、寧南縣。其中成都市崇州市、綿陽市三台縣,達州市大竹縣,巴中市通江縣4個項目地區各5000名HPV試點任務。( HPV 檢測試點項目選點原則:有工作基礎,具備陰道鏡檢查及病理診斷能力,有HPV檢測經驗,具有完善的信息上報係統,以及具有上報全部HPV檢測試點人群個案信息能力)
三、項目內容
(一)延續“宮頸癌檢查項目”。
1.婦科檢查:包括盆腔檢查及陰道分泌物濕片顯微鏡檢查/革蘭染色檢查。
2.宮頸細胞學檢查或醋酸染色檢查/複方碘染色檢查(以下簡稱VIA/VILI)。宮頸細胞學檢查:包括取材、塗片、固定、染色以及采用TBS 描述性報告對宮頸細胞進行評價。VIA/VILI 檢查:僅限於資源匱乏、沒有宮頸細胞學檢查條件(包括設備、閱片人員等)的地區使用。絕經後婦女不宜采用此法。采用其他檢查方法的,須經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可,並報國家衛生計生委備案。
3.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細胞學檢查或VIA/VILI 檢查結果可疑或異常者以及肉眼檢查異常者進行陰道鏡檢查。
4.組織病理學檢查:對陰道鏡檢查結果可疑或異常者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檢查流程詳見附圖1。
(二)HPV檢測試點項目。
1.婦科檢查:包括盆腔檢查及陰道分泌物濕片顯微鏡檢查/革蘭染色檢查。
2.HPV 檢測(HPV高危亞型檢測或HPV 高危分型檢測):包括取材、保存、實驗室檢測及報告。HPV 試劑所采用的技術平台及其產品至少要包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確認的13 種以上的高危型型別,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等亞型,確保檢測質量。檢查流程詳見附圖2 和3。
3.宮頸細胞學檢查:對HPV 檢測結果陽性者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包括取材、塗片、固定、染色以及采用TBS 分類的描述性報告對宮頸細胞進行評價。VIA/VILI 檢查:在資源匱乏、沒有宮頸細胞學檢查條件(包括設備、閱片人員等)的地區,對HPV 檢測結果陽性者進行VIA/VILI 檢查。
4.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細胞學檢查或VIA/VILI 結果可疑或異常者以及肉眼檢查異常者進行陰道鏡檢查。
5.組織病理學檢查:對陰道鏡檢查結果可疑或異常者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6.信息上報:所有接受HPV 檢測初篩婦女(無論檢測結果陰性或陽性)的個案信息均需填寫並錄入上報到國家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信息直報係統。
(三)乳腺癌檢查。
1.臨床乳腺檢查和乳腺彩色超聲檢查:對接受檢查的婦女均進行乳腺視診、觸診和乳腺彩色超聲檢查(采用乳腺超聲檢查BI-RADS 分級評估報告係統)。
2.乳腺X 線檢查:對乳腺彩色超聲檢查可疑者(BI-RADS分級0 級以及4 級及以上)進行乳腺X 線檢查(采用乳腺X 線檢查BI-RADS分級評估報告係統)。
3.組織病理檢查:對乳腺X 線檢查陽性者(BI-RADS 分級0級以及4 級及以上)進行組織病理檢查(簡稱活檢),推薦經皮活檢。檢查流程詳見附圖4。
(四)人員培訓。
1.培訓對象:為保證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質量,應對項目地區(包括省、市、縣、鄉級)相關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2.管理培訓內容:項目實施方案、項目管理製度和要求、項目財務管理、項目監督、質量控製、信息收集、上報等。
3.技術培訓內容:
3.1 宮頸癌相關專業知識(流行病學、臨床檢查方法和規範、HPV 檢測及診斷標準等)。
3.2 宮頸細胞學(塗片及染片方法和要點、TBS 分類報告方法)、VIA/VILI、陰道鏡、組織病理等檢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診斷標準及相關報告和信息登記表冊填寫要求等。
3.3 HPV 檢測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診斷標準和相關報告信息的填寫等。
3.4 乳腺癌的相關專業知識(流行病學、臨床檢查方法、組織病理檢查方法和標準以及相關治療知識等)。
3.5 乳腺彩色超聲和乳腺X 線檢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影像BI-RADS 分級評估報告係統和信息填寫以及質量控製要求等。
(五)健康教育和社會宣傳。
1.衛生計生部門積極主動協調,發揮婦聯等部門宣傳組織動員的優勢,深入社區、家庭開展社會宣傳,動員婦女主動接受“兩癌”檢查。
2.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相關政策和婦女健康知識宣傳,擴大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幫助廣大婦女樹立健康文明理念,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3.醫務人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當積極主動地向接受檢查婦女傳播“兩癌”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識,並為有需求的婦女提供谘詢服務。
四、“兩癌”檢查工作要求
1.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定本轄區具有相應資質的醫療保健機構為農村“兩癌”檢查項目的初篩機構和接診機構。初篩機構不具備染色和閱片能力的,應當將塗片送至指定的接診機構進行診斷。
2.初篩機構應當綜合病史采集、臨床檢查及輔助檢查結果提出醫學建議,進行分類指導:對未發現異常情況者,提出定期篩查建議及預防保健指導;對篩查發現可疑或異常者,應當進行追蹤,並提出進一步檢查、診斷或轉診的建議;對篩查發現疾病並已明確診斷者,提出治療或轉診的建議。接診機構應當指定專人接待轉診對象,並負責將診治結果反饋至轉診機構。
3.加強異常/可疑病例管理。
(1)宮頸癌異常/可疑病例:主要包括對HPV 檢測結果陽性者,宮頸細胞學檢查未明確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以下簡稱ASC-US)及以上者,肉眼觀察異常/可疑者,VIA/VILI 檢查異常/可疑者,陰道鏡檢查異常/可疑者以及病理學檢查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2 級(以下簡稱CIN2)及以上者。
(2)乳腺癌異常/可疑病例:主要包括乳腺彩色超聲檢查BI-RADS 分級0 級、4 級及以上者,臨床乳腺檢查異常/可疑者,乳腺X 射線檢查BI-RADS 分級0 級、4 級及以上者,以及病理學檢查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導管內乳頭狀癌及以上者。
(3)建立分工協作製度。初篩機構與接診機構應當分工明確、密切協作,對異常/可疑病例進行高危管理。初篩機構在轉診時應當提供轉診對象的基本信息及相關檢查資料,填寫轉診單。接診機構應當指定專人接待轉診對象,並負責將診治結果及時反饋至初篩機構。承擔宮頸細胞學檢查閱片、陰道鏡、乳腺X 射線攝影檢查及病理學檢查的接診機構,應當及時反饋至初篩機構,初篩機構應當在3 個月內對異常/可疑病例進行隨訪,督促其進行進一步檢查及治療,並完成個案登記表填寫。
(4)建立摸底登記製度。在檢查前,項目地區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組織有關人員要對轄區內符合條件的適齡婦女進行摸底調查,登記需要檢查人數,並動員其接受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組織安排受檢對象持本人身份證或戶口薄到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檢查。
(5)建立隨訪登記製度。隨訪人員要建立隨訪情況登記冊,詳細收集檢查人群的基本信息,特別是聯係方式。
(6)建立激勵機製,發揮基層醫生的作用,督促隨訪對象及早接受進一步檢查。
五、信息收集和管理
1.項目信息通過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信息直報係統報送,內容包括“兩癌”檢查季度統計表和個案登記表。
2.項目地區應該有專人負責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報送。所有檢查信息要及時錄入,對檢查異常的病例要加強追訪,收集進一步檢查、診斷結果及治療結局的信息,失訪率應≤5%,並按照要求及時上報。
六、質量控製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國家項目方案及相關技術指南製訂質量控製方案,定期對轄區內承擔“兩癌”檢查任務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質控,規範操作流程,複核檢查結果,對檢查質量進行通報並提出改進措施。質控內容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包括外送至其他檢測機構細胞閱片的質控)、HPV 檢測、VIA/VILI 檢查、陰道鏡檢查、組織病理檢查、臨床乳腺檢查、乳腺彩色超聲和乳腺X 線檢查和數據上報。
附圖1
延續“宮頸癌檢查項目”檢查流程圖
附圖2
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內容及成本測算表
項目 | 服務內容 | 費用 (元/人/次) | ||
延續的宮頸癌檢查 | 宮頸細胞學檢查 | 婦科檢查 | 15 | |
宮頸細胞取材、塗片、固定 | 5 | |||
染色及閱片,TBS描述性報告 | 15 | |||
小計 | 35 | |||
陰道鏡檢查 | 宮頸細胞學檢查或肉眼觀察後異常人群(按10%比率測算) | 60 |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陰道鏡檢查或肉眼觀察後異常人群(按50%比率測算) | 160 | ||
宮頸癌檢查人均經費 | 49 | |||
宮頸檢查HPV檢測試點項目 | 婦科檢查 | 15 | ||
HPV檢查 | 112 | |||
宮頸細胞學檢查 | HPV檢查結果陽性人群(按15%比率測算) | 66 | ||
陰道鏡檢查 | 宮頸細胞學檢查或肉眼觀察後異常人群(按50%比率測算) | 60 |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陰道鏡檢查或肉眼觀察後異常人群(按50%比率測算) | 160 | ||
HPV試點地區宮頸癌檢查人均經費 | 147.5 | |||
乳腺癌檢查 | 臨床乳腺檢查 | 5 | ||
乳腺彩色超聲檢查 | 70 | |||
乳腺X線檢查(超聲檢查後2%的人測算) | 200 | |||
乳腺癌檢查人均經費 | 79 | |||
附件7
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說明
一、項目基本內容和要求
(一)項目目標。
探索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衛生幹預、專家支撐、群眾參與的地貧防控長效工作機製;建立健全地貧防控技術網絡,提升地貧防控技術水平;提高群眾地貧防控知識知曉率;減少試點地區重症地貧兒出生,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二)實施範圍。
試點項目縣為簡陽市,由四川省產前診斷中心(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指導完成。
(三)目標人群。
試點地區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
(四)服務內容。
為夫婦免費提供健康教育、地貧篩查、基因檢測、谘詢指導和高風險夫婦孕期追蹤、產前診斷、遺傳谘詢、高風險夫婦妊娠結局隨訪等服務。
1.健康教育。針對社會公眾、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宣傳地貧防控相關知識,逐步提高群眾地貧防控知識知曉率,引導夫婦在孕前自覺接受地貧篩查。
2.地貧篩查。結合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為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在懷孕前提供血常規檢查和血紅蛋白分析。
血常規檢查主要檢測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兩項指標。
血紅蛋白分析主要檢測血紅蛋白A2(HbA2) 和胎兒血紅蛋白(HbF)兩項指標。
對於孕前未接受地貧篩查的夫婦,孕期要動員夫婦及早接受地貧篩查。
3.地貧基因檢測。夫婦雙方地貧篩查均為陽性的,在懷孕前進行地貧基因檢測。
4.谘詢指導和高風險夫婦孕期追蹤。綜合夫婦雙方病史詢問、地貧篩查和基因檢測結果,判定高風險夫婦。向所有參檢夫婦反饋檢查結果,做好孕前谘詢指導。
對於高風險夫婦,進行麵對麵谘詢,指導夫婦孕前做好心理準備,懷孕後接受產前診斷。安排專人進行孕期追蹤,指導女方在懷孕後適宜時期接受產前診斷。
對於其他夫婦,告知檢查結果,給予相應優生科學指導。
5.產前診斷。在充分知情基礎上,為高風險夫婦提供地貧產前診斷。
6.遺傳谘詢。根據產前診斷結果,由專業醫師為夫婦提供遺傳谘詢。當事人知情同意和自主選擇,采取幹預措施。
7.高風險夫婦妊娠結局隨訪。對接受產前診斷的孕婦進行妊娠結局隨訪,評估服務效果。
具體服務內容詳見《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技術服務規範(試行)》(另文下發)。
(五)免費服務工作任務。
為我省共500對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提供免費地貧篩查(由試點項目縣資陽市簡陽市完成);提供相應的免費進行地貧基因檢測和產前診斷,由四川省產前診斷中心(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完成。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支持,詳見《2014年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篩查任務和資金分配表》(見附表1)。
(六)服務機構和人員要求。
健康教育、地貧篩查、谘詢指導和高風險夫婦孕期追蹤、高風險夫婦妊娠結局隨訪等服務主要由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縣級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承擔。
地貧基因檢測原則上由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地市級以上服務機構承擔。開展地貧基因檢測的臨床實驗室及檢驗人員需具備相應資質。
產前診斷原則上由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地市和省級服務機構承擔,機構和人員須獲得從事產前診斷的相關資質。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計劃生育服務室配合縣級服務機構開展相關服務,主要承擔健康教育、高風險夫婦孕期追蹤、高風險夫婦妊娠結局隨訪等任務。
服務機構和人員資質要求詳見《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技術服務規範(試行)》。
(七)經費結算標準。
試點地區開展免費地貧篩查、基因檢測、產前診斷等服務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予以保障。經費結算標準為:
1.地貧篩查每對夫婦160元,包括健康教育、血常規檢查和血紅蛋白分析、谘詢指導和高風險夫婦孕期追蹤、高風險夫婦妊娠結局隨訪等服務。
2.地貧基因檢測每對夫婦1000元。
3.產前診斷每例1850元,包括實驗室檢查和遺傳谘詢。
(八)實驗室建設。
2014年中央財政在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我省(區、市)建設1個規範的地貧篩查實驗室(簡陽市婦幼保健院)、1個規範的產前診斷實驗室(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地貧篩查實驗室、產前診斷實驗室補助資金分別為100萬元和150萬元。
各項目省(區、市)2014年度需建設完成地貧篩查實驗室、產前診斷實驗室數量及補助資金數額詳見《2014年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實驗室建設及補助資金分配表》(附表2)。
二、項目工作程序
(一)目標人群確認。
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計劃生育服務室收集轄區內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信息,通過鄉鎮衛生計生辦上報縣級衛生計生部門,確定免費服務對象。
(二)提供免費服務。
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計劃生育服務室以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協助縣級服務機構開展健康教育,做好組織發動和宣傳教育工作,動員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在懷孕之前主動參加地貧篩查和基因檢測。以鄉或村為單位,協助安排檢查順序,預約檢查時間。
各級服務機構在懷孕前向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免費提供健康教育、地貧篩查、基因檢測和谘詢指導,在孕期及產後開展高風險夫婦孕期追蹤、產前診斷、遺傳谘詢、高風險夫婦妊娠結局隨訪等服務。
具體服務流程詳見《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技術服務規範(試行)》,(另文下發到相關單位)。
(三)信息報送與管理。
以縣(市、區)為單位,按月及按季度統計匯總轄區內免費地貧篩查、基因檢測和產前診斷等技術服務數據,填寫紙質月報表和季報表,通過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信息直報係統逐級上報。
1.報送內容。按月報送《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月報表》(見附表3),按季度報送《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季報表》(見附表4)。
根據試點工作實際,我司對原有《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月報表》及《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季報表》格式、內容和填表說明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從2014年11月起,項目省(區、市)及試點單位使用新表報送。上述表格可在中國婦幼衛生監測網下載。
中國婦幼衛生監測網網址為:http://www.mchscn.org。
2.報送單位和流程。以縣(市、區)為起報單位。縣級衛生計生部門可指定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其他單位承擔本轄區技術服務數據匯總、錄入和上報工作。各級地貧篩查機構、地貧基因檢測機構、產前診斷機構都應設專人負責技術服務信息收集、整理和報送。縣級應填寫所有紙質月報表和季報表並留存,於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月報表錄入,每年1月31日、4月30日、7月31日、10月31日前分別完成上一季度季報表錄入。縣級、地市級和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審核。
國家級管理單位於每月10日前完成各省(區、市)上月月報表審核,每年2月20日、5月20日、8月20日、11月20日前分別完成各省(區、市)上一季度季報表審核。
月報表、季報表具體報送要求詳見附表3-4。
(四)資金管理。
實行據實按例結算。按照國家資金管理有關規定,製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我省資金共261萬元,已全部下達四川省產前診斷中心(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川財社〔2014〕180號),由產前診斷中心(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按照經費結算標準,將108萬元資金劃撥到試點項目縣簡陽市,試點項目縣經費由簡陽市婦幼保健院統一管理,用於產前篩查實驗室的建設和為500對新婚夫婦和計劃懷孕夫婦提供免費地貧篩查服務。
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專項資金管理的規定執行,加強項目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經費必須專款專用,有明細賬目,不得挪作他用。省衛生計生委和財政廳將按有關規定對項目經費使用等情況進行考核。
三、切實加強項目監督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
試點地區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高度重視地貧防控工作,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成立工作領導小組,保障項目順利實施。要強化部門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宣傳、培訓、督導、質控力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項目任務落實。
(二)做好宣傳教育。
各地要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宣傳地貧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及相關免費政策,普及地貧防控科學知識,提高群眾知識知曉率,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充分發揮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孕婦學校、人口學校等平台優勢,針對目標人群發放宣傳資料,舉辦知識講座,開展麵對麵谘詢指導,引導夫婦懷孕之前主動接受地貧篩查,積極防範地貧患兒出生。
(三)規範項目運行。
各地要結合實際,製定項目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專家技術優勢,加強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確保項目規範實施。要加強地貧篩查、基因檢測和產前診斷實驗室建設,建立完善省、市、縣、鄉、村地貧防控服務網絡。創新工作模式和機製,將地貧篩查與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孕期保健等服務有機結合,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
(四)強化質量控製。
要指導各級服務機構建立健全各項質量管理製度,提高健康教育、地貧篩查、基因檢測、谘詢指導、產前診斷以及遺傳谘詢的準確性。開展地貧篩查、基因檢測和產前診斷任務的臨床實驗室,應建立全過程質量管理製度和質量保證措施,規範開展臨床檢驗,每天開展室內質控,定期參加室間質評,確保服務質量。
(五)加強項目監管。
我委將定期對試點縣(市、區)項目實施進度、服務質量、資金使用、能力建設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請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占或挪用。國家婦幼司將適時對各地項目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評估。
附表:1.2014年地貧防控試點項目篩查任務和資金分配表
2.2014年地貧防控試點項目實驗室建設及補助資
金分配表
3.地貧防控試點項目月報表
4.地貧防控試點項目季報表
附表1
2014年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
篩查任務和資金分配表
單位 | 技術服務任務 | 所需資金(萬元) | |||||
地貧篩查人數(對) | 需基因檢測人數(對)(按4%測算) | 需產前診斷人數(對) (按其中20%測算) | 地貧篩查(160元/對) | 地貧基因檢(1000元/對) | 地貧產前診斷(1850元/對) | 合計 | |
a | b=4%a | c=20%b | e=160a | f=1000b | g=1850c | h=e+f+g | |
四川 | 500 | 20 | 4 | 8 | 2 | 1 | 11 |
附表2
2014年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
實驗室建設及補助資金分配表
單位 | 建立實驗室數(個) | 實驗室建設補助資金(萬元) | ||||
合計 | 篩查實驗室 | 診斷實驗室 | 合計 | 篩查實驗室 | 診斷實驗室 | |
四川 | 2 | 1 | 1 | 250 | 100 | 150 |
附表3
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月報表
填報單位
統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地貧篩查夫婦對數 | 地貧基因檢測夫婦對數 | 產前診斷例數 |
填 表 人:負責人:聯係電話:
填表時間:年月日
填 表 說 明
一、指標解釋
1.地貧篩查夫婦對數:指統計期限內,孕前或孕期接受血常規檢查及血紅蛋白分析兩項檢測的夫婦對數。
2.基因檢測夫婦對數:指統計期限內,接受地貧篩查後,孕前或孕期接受地貧基因檢測的夫婦對數。
3.產前診斷例數:指統計期限內,接受地貧產前診斷的孕婦例數。
二、報送與審核
1.按月報送《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月報表》。統計期限為每月1日零時至當月最後一天24時止。
2.以縣(市、區)為起報單位。縣級衛生計生部門可指定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其他單位承擔本轄區技術服務數據匯總、錄入和上報工作。縣級應填寫所有紙質月報表並留存,於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月報表錄入。
3.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於每月6日前完成上月月報表審核。
4.地市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於每月7日前完成上月月報表審核。
5.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於每月8日前完成上月月報表審核。
6.國家級管理單位於每月10日前完成各省(區、市)上月月報表審核。
附表4
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季報表
填報單位統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地貧篩查 | 基因檢測 | 產前診斷 | 終 止 妊 娠 數(例) | ||||||||||||||||||
地貧篩查夫婦對數 | 血常規檢查至少一方為陽性夫婦對數 | 血紅 蛋白 分析 雙方 陽性 夫婦 對數 | 地貧 篩查 補助 金額 (萬元) | 基因檢測夫婦對數 | 雙方 為同 型地 貧基 因攜 帶者 夫婦 對數 | 基因 檢測 補助 金額 (萬元) | 產 前 診 斷 總 例 數 | 其中正常例數 | 其中陽性例數 | 產前診斷結果 | 產前 診斷 補助 金額 (萬元) | ||||||||||
總 對 數 | 其中孕前地貧篩查夫婦對數 | 其中孕期地貧篩查夫婦對數 | 總 對 數 | 其中孕前基因檢測夫婦對數 | 其中孕期基因檢測夫婦對數 | α地貧胎兒數(例) | β地貧胎兒數 (例) | ||||||||||||||
靜止型和輕型 | 中間型 | 重型 | 輕型 | 中間型 | 重型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填表人:負責人:聯係電話:填表時間:年月日
填 表 說 明
一、指標解釋
1.地貧篩查夫婦總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在孕前或孕期接受血常規檢查及血紅蛋白分析兩項檢測的夫婦對數。
2.其中孕前地貧篩查夫婦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在孕前接受血常規檢查及血紅蛋白分析兩項檢測的夫婦對數。
3.其中孕期地貧篩查夫婦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在孕期接受血常規檢查及血紅蛋白分析兩項檢測的夫婦對數。
4.血常規檢查至少一方為陽性夫婦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孕前或孕期地貧篩查時,夫婦中至少一方血常規檢查結果為陽性的夫婦對數。血常規檢查結果為MCV<80fl和/或MCH<27pg者,判定血常規檢查結果為陽性。
5.血紅蛋白分析雙方陽性夫婦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雙方在孕前或孕期接受血紅蛋白分析,結果均為陽性的夫婦對數。血紅蛋白分析陽性判定標準參見《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技術服務規範(試行)》(國衛婦幼出防便函〔2014〕106號),共8種情況。
6.地貧篩查補助金額:指在統計期限內,用於孕前或孕期為夫婦提供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分析等免費地貧篩查服務的經費總額。以接受地貧篩查夫婦對數為單位,按照每對夫婦160元的結算標準,計算經費總額。
7.基因檢測夫婦總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地貧篩查後,孕前或孕期接受地貧基因檢測的夫婦對數。
8.其中孕前基因檢測夫婦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地貧篩查後,孕前接受地貧基因檢測的夫婦對數。
9.其中孕期基因檢測夫婦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地貧篩查後,孕期接受地貧基因檢測的夫婦對數。
10.雙方為同型地貧基因攜帶者夫婦對數:指在統計期限內,孕前或孕期接受地貧基因檢測,確定為同型地貧基因攜帶者的夫婦對數。出現下列4種情況之一者,判定夫婦為同型地貧基因攜帶者:①夫婦雙方均為α地貧基因攜帶者;②夫婦雙方均為β地貧基因攜帶者;③夫婦一方為α或β地貧基因攜帶者,配偶為β地貧基因複合α地貧基因攜帶者; ④夫婦雙方均為β地貧基因複合α地貧基因攜帶者。
11.基因檢測補助金額:指在統計期限內,用於孕前或孕期為夫婦提供免費地貧基因檢測服務的經費總額。以接受地貧基因檢測夫婦對數為單位,按照每對夫婦1000元的結算標準,計算經費總額。
12.產前診斷總例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產前診斷的孕婦例數。
13.其中產前診斷正常例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產前診斷並排除胎兒患有中間型、重型α地貧或中間型、重型β地貧的孕婦例數。
14.其中產前診斷陽性例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產前診斷並確定胎兒患有中間型、重型α地貧或中間型、重型β地貧的孕婦例數。
15-17.α地貧胎兒數:在統計期限內,分別統計接受產前診斷並確定為靜止型、輕型、中間型、重型α地貧的胎兒例數。
①靜止型α地貧:地貧基因攜帶者,4個α基因中僅有1個α基因發生缺失或缺陷,基因類型為(-α/αα、ααT/αα)。
②輕型α地貧:又稱標準型α地貧,4個α基因中有2個發生了缺失或缺陷,基因類型為(/αα、-α/-α、α-/ααT、ααT/ααT)。
③中間型α地貧:又稱血紅蛋白H病(HbH病),4個α基因中有3個α基因發生缺失或缺陷,基因類型為(/-α或/ααT)。
④重型α地貧:又稱Hb Bart’s胎兒水腫綜合征,4個α基因均缺失,以致完全無α鏈生成,基因類型為(/)。
18-20.β地貧胎兒數:在統計期限內,分別統計接受產前診斷並確定為輕型、中間型、重型β地貧的胎兒例數。
①輕型β地貧:地貧基因攜帶者,是β0地貧或β+地貧雜合子,2個β基因中有1個發生了突變,基因類型為(β+/βN、β0/βN)。
②中間型β地貧: 是β+純合子或β0β+雙重雜合子,2個β基因均發生了突變,以致β鏈生成明顯減少,基因類型為(β+/β+及少部分的β+/β0)。
③重型β地貧:是β0純合子或β0β+雙重雜合子, 2個β基因均發生了突變,以致幾乎沒有或完合沒有β鏈生成,基因類型為(β0/β0及少部分的β+/β0)。
如同時複合有α和β地貧時,則分別上報兩種基因型。
21.產前診斷補助金額:指在統計期限內,用於為孕婦提供免費產前診斷服務的經費總額。以接受產前診斷孕婦例數為單位,按照每例1850元的結算標準,計算經費總額。
22.終止妊娠例數:指在統計期限內,接受地貧產前診斷和遺傳谘詢,經知情同意和自主選擇,終止妊娠的孕婦例數。
23.邏輯關係
①1欄=2欄+3欄。
②6欄=(1欄×160)/10000。
③7欄=8欄+9欄。
④11欄=(7欄×1000)/10000。
⑤12欄=13欄+14欄。
⑥14欄=16欄+17欄+19欄+20欄。
⑦21欄=(12欄×1850)/10000。
⑧1欄≥4欄。
二、報送與審核
1.按季度報送《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季報表》。統計期限為每季度1日零時至當季度最後一天24時止。
2.以縣(市、區)為起報單位。縣級衛生計生部門可指定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其他單位承擔本轄區技術服務數據匯總、錄入和上報工作。
縣級應填寫所有紙質季報表並留存,於每年1月31日、4月30日、7月31日、10月31日前分別完成上一季度季報表錄入。
3.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於每年2月5日、5月5日、8月5日、11月5日前分別完成上一季度季報表的審核。
4.地市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於每年2月10日、5月10日、8月10日、11月10日前分別完成上一季度季報表的審核。
5.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於每年2月15日、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前分別完成上一季度季報表審核。
6.國家級管理單位於每年2月20日、5月20日、8月20日、11月20日前分別完成各省(區、市)上一季度季報表審核。
信息公開選項:依申請公開
抄送:國家衛生計生委。
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室2014年10月22日印發